
“美国收割全球,印度收割美国”的魔幻剧情再次上演。
3天前,印度证监会强势出击,怒罚美国著名投行简街集团484亿卢比,理由居然是:他们在印度股市赚得太多了!
赚钱多犯法吗?
不犯法,但赚印度人的钱犯法。
究竟是怎么回事呢?
众所周知,最近几年,在欧美媒体一顿吹嘘下,印度概念一直很火,再配上一个会演戏的莫迪,成功树立了“下一个中国”的形象,全球资本争先恐后地涌入印度,生怕错过财富快车。
苹果无疑是其中最成功的代表,印度组装的iPhone产量在4年内翻了十几倍,据说现在的产能已占到全球销量的20%左右。印度GDP也以年均七八个点在上涨,很像本世纪初的我们。
但吊诡的是,“印度制造”占GDP的比重不升反降,莫迪当政8年,制造业萎缩了将近1个百分点。别看数字不高,但要换算到就业上,1个百分点可能就能影响几百万人。
那么问题来了,印度这几年高增长的GDP是怎么来的呢?
答案是炒股。
与我们严格限制外国资本进入大A不同,为了快速提高GDP与国际接轨,印度股市是敞开大门欢迎外资进入的。
这么做的好处是,可以快速吸引外资,充实本国资本市场;坏处是,外资喜欢“快进快出”,它们既然能在短期内拉抬股市,也可能因快速撤资拉爆股市。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、23年的土耳其里拉崩盘,南美洲长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,都是外资“快进快出”的杰作。
莫迪开放印度股市后,外资闻风而动,孟买指数翻了一倍,是全球表现最好的股市之一,美国资本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。
拿刚刚被罚484亿的简街集团为例。这只华尔街大鳄,是美股的做市商之一,可以简单理解为股市中的大庄家,只要价格合适,它可以无限量吃进别人抵押给它的股份。从中你就可以看出简街集团的实力有多强,只能用深不可测来形容。
所以,当简街集团进入印度股市后,如同博士生导师与小学生一起考试,赚钱跟玩似的,两年便赚了3650亿卢比。
如此彪悍的业绩是如何取得的?
说来也简单,简街集团用了在美股中很常见的量化交易工具——他们有一套自动交易系统,能在极短时间内,完成几十、上百万笔交易,每笔交易可能就赚几块钱,但耐不住人家频率高,数量大啊!
整个华尔街已经这么玩了快30年了,但对印度散户来说,还是一件新鲜事儿。
简街集团在印度股市的具体操作是:
先在开盘指数走低时,调集巨量资金,买入成分股现货,瞬间推高指数。然后在期权市场,加杠杆,购入空头期权,看跌指数。
这时,印度散户一看指数上涨了,纷纷追高,买入多头期权,看涨指数。
简街集团看散户进得差不多了,便在距离收盘还有几分钟之际,用量化工具大规模抛售成分股,造成指数剧烈波动下跌。
虽然,简街集团可能股票现货上会有点损失,但在期货市场上,因为加了杠杆,仍能获得高额收益。
两年来,简街集团用这套玩法,不停地抽印度散户的“血”。SEBI数据显示:印度90%的散户都亏钱,人均年损失125000卢比,相当于印度中产半年的收入。
期间,华尔街一直流传着印度股市“钱多、人傻、速来”的传言,很多投行向简街打听相关情况,准备一起抽印度散户的“血”。
谁料,印度证监会火速出手,不但重罚了简街,还勒令其三个月内清空持仓,退出印度股市!
简街集团当然不认可印度的处罚,声明自己没有违反任何交易规则,并表示一定会申诉到底。
该怎么评判谁对谁错呢?
说实话,就简街集团那套量化交易的玩法,各国散户是深恶痛绝,因为散户不像大机构,能调动大笔资金研发量化交易系统,一分钟内进行几十万笔交易,他们只能自己盯盘,手动操作,一天买卖几十笔了不得了。双方的差距犹如散户还停留在冷兵器时代,但机构已经开着B2轰炸机了,这仗怎么打?
不过,量化交易又是合法的,它没有违反任何规则,没有内幕交易,没有操控股价,只是用的工具先进了“一点点”。
印度政府急得可能不是简街搞量化交易,而是他们本国没人能做量化交易,钱都被外国机构赚走了,这是印度人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的。
那怎么办呢?
只好再做一次“外企坟场”了,通过强制手段让简街把钱吐出来,表面上在保护印度利益,实际上只会让外资对印度失去耐心,以后外企每赚到一分钱,都会快速转回母国,绝不在印度停留。
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不看好印度的原因,印度上层的目光非常短浅,而且有着变态般的自尊心,总觉得让外国人赚了钱,自己就亏了,经济学水平和懂王差不多,却不知道只有让外商赚了钱,他们才会在印度投更多的钱,带来更先进的生产技术,推动印度社会的整体进步。
一个不懂得暂时隐忍、分享红利的发展中国家,注定永远发展不起来。
上一篇 1600直男,与南京“红姐”的瓜
下一篇 没有了